企业新闻行业新闻
定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该如何做?

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 定量检测室内质控相对定性检测而言,一般会比较容易上手,很长一段时间都能让质控保持稳定状态,这是因为定量检测的质控多为纯数据化的格式,有一个确定的数字,处理起来比较方便,而且定量质控品商业化已经很成熟了,也就是说,在市场上很容易买到价格实惠,性质稳定的定量质控品,并且还有多个水平的质控品,使用起来就更为全面了。然而,定性检测就不是那么容易了,定性检测是非“0”即“1”的概念,而且定性检测质控品水平单一、价格昂贵、稳定性差,而且很难买到,多是与试剂供应商洽谈,由生产厂家发货,所以这样定性检测质控品就奇货可居了。

质控品来源

  我们实验室的免疫ELISA定性质控品也是与试剂供应商洽谈,从试剂生产厂家发货过来的,成本有点高,出于经济因素,我们都是将到货的质控品及时按用量分装到EP管(子弹头)中,依温度要求进行冷冻处理,每天拿出需要用的一小支解冻使用。这样就避免了质控品的反复冻融,防止破坏质控品中蛋白质成份,造成失控。

室内质控品不同于试剂盒中的内部对照品,个别实验室认为试剂盒中内部阴阳对照品即是室内质控品,这是极其错误的,试剂盒中的内部对照只用于判断每次实验的有效性,但不能作为室内质控品使用。室内质控品为试剂盒外的外部质控品,是为了监控检测的重复性而设置的,为了判断本批临床样品检测的有效性,一般要求包括强阳性、弱阳性与阴性质控血清。但出于各种原因,我们实验室只设置一个弱阳性的外部质控品,数值为试剂盒Cut-off值的2-3倍。

  室内质控品可以购买,也可以自己制备,但正规制备应稳定、无菌,过程比较复杂,难度可想而知。有段时间,本实验室严重困难时期,经他人经验交流,用试剂盒中的阴性对照去稀释阳性对照,使用倍比稀释的方法,配成了弱阳性的室内质控品,数值为Cut-off值的三倍左右,坚持了一段时间,也还好用,想想,这样的方法还是值得各位考究。

质控品排列顺序

  ELISA定性检测时,每次实验必须包含室内质控品与试剂盒内的内部对照品(相同批号的试剂盒),如果质控品与内部阴阳性对照有一项结果无效,本次实验都需要重新试验。本实验室ELISA每块板都做一个质控孔,三个阴性对照孔,两个阳性对照孔。注意!是每块板都做这五个孔,而不是每一批标本只做这五个孔。有人认为一批标本只要做五个孔,这是不对的,因为每块板之间都有一定的差异性,所以每块板需做质控,这样才是全面合格的室内质控。质控品孔也应排放在阴阳对照孔的前面,并且要随机放在标本中来做,在阴阳对照后面才加做质控品孔,这是不对的,因为质控品为一个外部质控,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单一的标本,它没有什么特殊性质,要把它当标本做,放在阴阳性对照前面,最好随机排列,这样才会起到质控的效果。

质控图参数

  最常用的质控图为Levery-Jennings质控图,这也是我们实验室使用的,我相信各位同仁的实验室用这种质控图的也占大多数。第一次使用质控品,要建立L-J质控图,那么质控图参数(平均值、标准差、CV)如何获得呢?原则上要求的是连续检测至少20次得到的数据用来计算参数,不是一天做20多孔质控品,而是每天做一次,连做20多天,得到的数据来计算参数。出于实际考虑,我们使用的方法是:做5个批次的检测,每个批次中不少于4个质控血清测定结果,以此来建立一个临时性的均值与标准差,当以达到20个批次数据后,替代临时性的均值与标准差。这个方法挺好的,我们用过后,效果还可以的。

   变异系数(CV)是反映各次S/C.O.值相对于平均值离散程度的一个指标,用来衡量检测的重复性或精密度。一般免疫定性的CV不比定量检测CV,相对而言会大一点,波动幅度大,实验室室内质控CV<20%为大多数公认的预期变异,所以实验室CV控制在20%以内就达到大家公认的标准了。我们实验室一般都控制在15%左右。

质控规则

  定性检测质控图也采用“Westgard多规则”,包含六大规则:1、1^2S“警告”规则(超过正负2s);2、1^3S“失控”规则(超过正负3s);3、2^2S“失控”规则(两个连续质控同时超过正负2s);4、R^4S“失控”规则(同一批次最高最低极差超过4s);5、4^1S“失控”规则(连续四个同时超过正负1s);6、10X“失控”规则(连续10个质控在平均值一侧);

质控图分析及处理

  实验室应长期使用一种稳定性好的试剂,试剂厂家更换、试剂批号更换、质控品批号更换都应重新绘制质控图,并且注明开始时间,不可图省事,使用老的质控图,以免引发报告质量纠纷。分析数据时,出现了失控数据,不应该删除或者修改,应填写报告单,上交科室质控负责人,积极分析原因并决定是否发出报告,必要时需重新试验。

 

 

来源:检验视界网